<th id="ndjcx"></th>
    <span id="ndjcx"></span>
  • 為什么個稅APP上顯示的收入與實際工資條收入不一樣?

    admin 10 0

    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由扣繳義務人(任職受雇單位)按月進行預扣預繳,年度終了并入綜合所得于次年規定期限內進行匯算清繳。那么如果出現個人所得稅對應工資和實發工資對不上是什么原因呢?

    情形一:扣繳義務人申報出錯

    為什么個稅APP上顯示的收入與實際工資條收入不一樣? 問答

    一般工資薪金所得的扣繳義務人是員工任職受雇單位,除非是勞務派遣員工,勞務公司或人力資源公司進行工資發放和個稅申報,有意或無意將工資報錯,會導致員工實發工資與申報稅額不一致。

    情形二:企業少報員工工資,以便員工少交個稅

    這種情況下,個人所得稅對應的工資就會低于員工實發工資,但是這樣處理風險很大,因為現在針對員工工資薪金所得實行的是全員全額扣繳申報納稅,而且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薪金是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兩個稅種一比對,很容易被追查。

    情形三:補貼、津貼等的存在造成個稅工資和實發工資本身就不同

    企業有時候會發放一些補貼、津貼等,這些有的是需要交稅的,有的是不需要交稅。

    比較常見的不需要繳納個稅的情形:

    1、員工收到因公在城區、郊區工作,不能會單位就餐,根據實際誤餐頓數而領取的誤餐費;

    2、員工出差期間發生餐費,在標準內領取的差旅費補貼;

    3、員工使用公司購買的手機,進行業務活動,通訊費由公司承擔,發票也是直接開給公司;或某些地區規定的通訊補貼標準范圍內的,不需要扣繳個稅;

    4、當地規定的交通補貼范圍內的,不需要繳納個稅。

    比較常見的需要交個稅的情形:

    1、超過當地標準通訊補貼,交通補貼等需要扣繳個稅;

    2、住房補貼,防暑降溫補貼等補貼津貼是需要扣繳個稅;

    3、過年過節發放的實物、購物卡等需要扣繳個稅;

    4、組織員工免費外出旅游等發生的各種費用,需要扣繳個稅。

    所以,由于有可以不繳納個稅的工資薪金組成部分,也存在某些實物獎勵需要繳納個稅,而并沒有計入實發工資的情況,所以本質可能出現兩者不一致。

    情形四:個稅申報延遲于實際工資歸屬期

    個稅申報是在實際發放月份,并不是會計計提當月就要進行納稅申報。也就是說員工實際取得工資,才有納稅義務。比如企業是當月計提工資,下月發放并進行納稅申報,那么2月份申報個稅工資以及實際發放給員工的工資實際是員工1月付出勞動所取得的。如果在對照兩個工資數額的時候,拿工資單上注明的1月份的實際工資(實際是2月份取得)和1月份的個稅工資進行對比,這就錯了,因為1月份的個稅工資實際對應的是上年12月份的實發工資;和工資單上1月份的實發工資對應的應該是2月份個稅工資。站在全年來看,個稅一年工資實際是上年12月份到本年11月份對應的工資單上的實發工資。

    由于以上多個原因交互存在,很可能造成個人所得稅對應工資和實際發放工資不一致。


    公司個稅App扣稅申報表上顯示的收入6929元為稅前收入,工資條上的5100元為稅后及扣除五險一金后的實發工資。


    個稅APP顯示的是你的全部收入,你的工資條顯示的是收入和支出,所謂支出就是依法該扣除的各種費用,比如五險二金,比如缺勤請假扣減等等,我們通常只注重實發工資一欄,沒有仔細看各類扣減。實際上,你留心應發工資和實發工資就知道這個月扣減了多少錢。當然,也有工資表列的項目并不完整!


    個稅APP上顯示的收入和實際工資條收入不一樣可能有多種原因。以下是可能的一些原因:

      個稅APP顯示的是應納稅所得額,而不是實際的工資收入。應納稅所得額是指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需要扣除一定的費用和免稅額后得到的金額,而不是工資總額。個稅APP可能會自動扣除一些應納稅所得額的費用和免稅額,這些費用和免稅額可能會因個人情況而異。個稅APP可能會計算出一個年度的總收入,而不是每個月的實際收入。因此,某些月份的收入可能會與實際工資條收入不一致。個稅APP可能會顯示的是稅前收入,而不是稅后收入。稅前收入是指在扣除各種費用和稅金之前的收入,而稅后收入是扣除各種費用和稅金后的實際收入。

    因此,如果您發現個稅APP上顯示的收入與實際工資條收入不一致,您可以先檢查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方式,以及個稅APP是否考慮了所有的費用和免稅額。同時,您也可以咨詢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或個稅專業人士,以獲得更詳細的解釋和幫助。


    個稅APP申報收入是工資條的應發工資扣款通訊補貼后數據,正常個稅收入大于工資條應發。那是有問題的。


    在個人所得稅APP里面的工資是稅前工資,而我們實際收到的則是稅后工資,所以個人所得稅的工資和實發不一致,很正常。

    我們作為納稅人,有納稅的義務。為了避免偷稅漏稅的情況出現,也為了避免我們每月交稅的麻煩,公司就會直接為我們代扣代繳個稅,然后我們收到的就是稅后工資了。

    我們除了需要交稅之外,平時繳納的五險一金也并不是所有費用都由公司承擔,我們個人也會承擔一部分,而我們收到的實際工資,就是直接扣除了五險一金中扣除個人承擔費用之后的費用,所以說實際收到的工資和個稅APP中公司申報的工資會出現差異。

    不過,一般情況下我們的稅前工資和實際發放的工資,差異并不會很多。我們可以根據個稅繳納檔次和比例計算出大致需要繳納的費用,并根據自己所在地的社??鄢壤?,計算出來自己需要承擔“五險一金”的金額,這樣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工資是不是申報錯了。


    個稅App上顯示的工資未扣除個人職業年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項目,是個人所有收入的總和,工資條上顯示的是已經扣除以上個人應該交納項目后實際工資收入,要比個稅APP上顯示的工資少。


    首先要確定你們的財務是不是如實申報,其次申報的是稅前,你到手是稅后,另外這里的稅不單指稅,還有扣的五險一金以及扣除的專項


    有些收入不算個人總額。據我了解,事業單位有住房補貼,這個有的人沒有是因為當時分了房子。沒分到房子每年發。另外有車補,餐補等,跟單位政策不一,也有不算的。此外個稅APP應該說是實發的,還要扣除五險一金,其中公積金占比大。


    問題我也發現了,我專門去問了公司人事部的同事,拿12月舉例,例如納稅APP上的薪資11月份的是5000元,那你工資條上10月份的工資就是5000元。

    我按人事說的又去核對工資條10月份跟納稅app上11月的薪資,工資收入還真是對上了。

    這個納稅APP上一般不會有問題的,如果有問題第一時間通知的是公司人事負責人,沒有哪個公司敢謊報這些,放心吧。我們是每個月10號發工資,你可以去參考核對一下你的。

    發表評論 (已有0條評論)

    還木有評論哦,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