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打你名字
港幣也稱港元,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這也就是為什么——香港是中國的領土,港幣卻不像人民幣一樣印著“中國人民幣銀行”的名字。
英國“搶走”香港,匯豐、渣打等外國銀行涌入!
港幣的歷史可追溯到鴉片戰爭時期,當時清朝發行的銀圓、銅仙、銅錢,還有英國英鎊、印度盧比、墨西哥或西班牙的銀圓等都可通用。后來,香港在《南京條約》中割讓給英國,很多外國銀行趁機涌入并紛紛發行港幣。自此,香港的貨幣是由商業銀行而不是中央銀行發行了。
1845年成立的東藩匯理銀行是首家香港發鈔行(1884年停業),19世紀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許多發鈔行倒閉,在香港發行貨幣的銀行業越來越少。港府在1935年制定了3家銀行發行的貨幣為法定貨幣,分別是印度倫敦三處中國匯理銀行、印度新金山匯理中國銀行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
再后來,印度倫敦三處中國匯理銀行在1974年停止發鈔。印度新金山匯理中國銀行則與英屬南非標準銀行合并,并改名為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一直發鈔至今,這兩家銀行的名字也因此出現在了如今的港幣上面。
香港回歸祖國,中國銀行“上位”!
其實,除了這兩家外國銀行之外,港幣上還印著“中國銀行”的名字。目前,除了新款紫色十元鈔票是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發行,絕大部分的港幣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監管下由三家發鈔銀行發行的: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
港幣上出現的之所以是中國銀行而不是農業銀行、工商銀行這些國有銀行,是因為中國銀行早在1917年就在香港島文咸東街47號設立了分號(當時還在英國統治下的),后來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有牽頭成立了“香港華商銀行公會”,在香港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到了香港回歸前,國家就一直在與英國進行談判——讓中國銀行參與香港發行港鈔。到了1994年5月2日,中國銀行正式發行港幣鈔票并在市面流通。在港幣上寫上“中國銀行”的名字,不但對穩定香港金融市場有是很大的積極作用,保障了香港回歸的平穩過渡,更是我們國家主權的象征!
號稱“金飯碗”銀行業為何不斷涌現離職潮?2018年全國企業退休工資究竟能上調幾何?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我們平時使用的人民幣,格式非常統一,即便是不同面值,票面上出現也都是中國人民銀行,而港幣則不同,各種面值的港幣都可能寫著不同的字,分別是:渣打銀行,香港匯豐銀行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以及中國銀行(香港)
這里要提一句,中國銀行(香港)與中國銀行(澳門)和內地的中國銀行并不完全是一個系統,之間的匯款轉賬依然算作國際匯款以及國際業務
其實這些字和人民幣上面的中國人民銀行的意義是相同的,都是貨幣發行銀行的名字
在中國,只有中國人民銀行有發行貨幣的權力,而在香港,匯豐銀行,渣打銀行以及香港特區政府金融局都有著發行貨幣的權力,但香港特區金融局只可以發行10元面值的港幣
碰巧天天在澳門待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在澳門賭場里面流通最多的是中國銀行的1000元及500元港幣以及匯豐的100元,50元港幣,渣打銀行的貨幣相對較少
并且這三家貨幣發行機構也不是隨意就可以發行貨幣的,每一次貨幣的印刷都必須由統一部門來管理,不過香港地區的金融體系和祖國大陸有差異,所以對于貨幣的發行國家不會進行過多的干預,基本上是香港地區自己做主。
先說結論,港幣上印著渣打和匯豐的名字是因為這些港幣是渣打銀行或者匯豐銀行所發行的。港幣主要是由香港政府(不過它主要發行的是10元貨幣)、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和中國銀行這幾家一起發行,所以不同鈔票上的發行銀行是不一樣的。
(1)港幣的發行史
香港這個地方最早是用銀圓的,但是銀圓拿起來并不那么方便,于是在1845年,法國人的東方匯理銀行就發行香港貨幣,不過這些貨幣并沒有得到殖民香港的英國當局的承認,只是作為商業上的往來,這純粹是靠著銀行本身的信譽,后來,匯豐銀行在1865年、渣打銀行在1862年也開始成為了發鈔行。
到了1935年,殖民香港的英國當局授權給匯豐銀行、有利銀行(后來這家公司被匯豐銀行給并購了)及印度新金山中國匯理銀行(也就是后來的渣打銀行)發行五元以上的港元紙幣。但是面額一元及以下的港元紙幣則還是由香港當局發行,這個習慣也傳到現在,不過發行的已經是紙幣了,而且貨幣面額也已經變成10元了,畢竟1塊錢在現在的香港是買不到啥的。
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這兩家銀行在當時就已經是地頭蛇了,后來殖民者走的時候,這兩家并沒有離開經營多年的香港,所以現在還繼續在發行港幣。但是港幣屬于一大主權,所以中國銀行自然也入了場,也開始在香港發行港幣。
(2)港幣是怎么發行的?
雖然港幣主要是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和中國銀行這三家發行的,但是這并不意味這三家銀行想發行多少港幣就發行多少港幣。港幣的發行必須有美元作為保證,那三家銀行每發行一元港幣就要向香港金管局交出相應的美元,所以也有人說港幣是美元的代金券。
當然港幣和美元的掛鉤也是有一段進化史的,港幣一開始是跟銀圓相掛鉤的,因為從英國人竊取香港島到1935年,香港的貨幣制度都是銀本位制度,也就是大家比較喜歡用銀子交易。但是隨著后來發生了全球性的白銀危機,殖民香港的英國當局為了避免風險,決定將港幣與英鎊掛鉤,說16港幣換1英鎊,從這個時候開始,港幣就開始成為其他貨幣的代金券。
不過在1972年,英國朝廷決定讓英鎊浮動,所以港幣也改換門庭,跑去跟美元掛鉤,畢竟誰讓美元是世界貨幣,英鎊不是呢??梢钥闯?,港幣的本身是掛靠在外國貨幣上的。
(3)結語
港幣上印著渣打和匯豐的名字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也是一種無奈。
你好!我是80后收藏家陳小C,等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吧。喜歡請關注我的頭條號!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香港)是香港的發鈔行,匯豐銀行在1865年、渣打銀行在1862年開始就是香港的發鈔行,可以發行港幣。當然還有另一間發鈔行就是中國銀行(香港),1994年開始發行港幣。
港幣也稱港元,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這就是為什么——香港是中國的領土,港幣卻不像人民幣一樣印著“中國人民幣銀行”的名字。
港幣上印著渣打和匯豐的名字是因為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是港幣的發行銀行,類似香港地區的中央銀行。目前,香港的貨幣發行銀行有三家,除了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還有中國銀行。
香港的紙幣港幣只有10元是由香港特區政府發行的,塑料票面,上面標明了“香港法定貨幣”,并且在票面上有香港財政司司長和金融管理專員的簽字。
1935年以后,香港地區流通的貨幣是由三家銀行發行的,即匯豐銀行、渣打銀行(以前叫印度新金山中國匯理銀行)和有利銀行,1元以下的由政府發行。1994年中國銀行開始在香港地區發行鈔票。
到2012年為止香港地區有三家銀行發行鈔票,即匯豐銀行、中國銀行和渣打銀行。在香港地區發行鈔票的三家銀行對老版鈔票一般不宣布停止流通,而是回籠后不再投放,使其逐步退出流通。自1993年起,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發行的新版鈔票將代有殖民地色彩的圖案——英女皇頭硬幣——均由獅頭和紫荊花圖案所代替。舊版鈔票包括英女皇頭硬幣仍可使用,但將會逐漸退出流通領域。
以上解答您覺得滿意嗎?
如需進一步解答,請關注我!
關注“小C收藏”,美好收藏不再錯過!
對港幣有了解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港幣中標注著不同銀行的名字,有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香港)三種。
(從上到下分別是印有中行、渣打、匯豐3種不同銀行名字的港幣)
如果以我們的思維,在人民幣上只有“中國人民銀行”的名字,但是港幣上為什么會出現三家商業銀行的名字呢?
香港港幣發行制度和發行機構
我們這里中國人民銀行是“央行”,負責貨幣的發行,具體的印刷工作由鑄幣總公司和旗下的幾個鑄幣廠完成的,但是人民銀行作為央行出現在紙幣上。而其他的銀行,無論是國有六大行還是股份制銀行,亦或是農商行等都屬于商業銀行,不具有發行貨幣的職能,所以其名字自然不能出現在人民幣上。
而我們都知道香港施行的是“一國兩制”,除了在軍事、外交上沒有自主權以外,其他方面具有高度的自主權,包括金融方面。所以香港在貨幣發行上就沒有沿襲我們的貨幣發行制度,而是具有自己特有的貨幣發行制度。
嚴格意義上來講,香港有四家貨幣發行機構,分別是香港金融管理局、渣打銀行、匯豐銀行和中國銀行(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職能類似于我們的人民銀行,是負責維持貨幣和金融體系穩定的政府職權機構。
香港金融管理局本身具有貨幣的發行職能,但是因為一些歷史的原因,香港金融管理局將貨幣的發行授權給了渣打銀行、匯豐銀行和中國銀行(香港),而自己只承擔硬幣和部分10元紙幣的發行,其他面額的紙幣都是由上述三家銀行發行的。因此,即使同一面額的港幣,你會看到三種不同銀行的名字。
但是無論印有哪家銀行的名字,其都具有合法性,不存在購買力上差別,在使用時是完全一樣的,這一點無需擔心。
雖然三家銀行承擔港幣的發行,但是并不意味著想發多少就發多少
三家銀行并不能無限制的發行港幣,一切發行都是建立在美元儲備基礎上的。
香港實施的是聯匯制度,規定發行港幣時必須按照一定的比例上交給金融管理局美元,而這一比例是7.8:1。意思就是無論渣打、匯豐還是中國銀行(香港),每發行7.8港幣,那么就要向金管局繳1美元,并記入外匯基金的帳目,以購買負債證明書,作為所發鈔紙幣的支持。同樣,假設三家銀行準備收回港幣,那么就將負債證明書還給金管局,每回收7.8港幣則對應從外匯基金中收回1美元。
我們可以這么理解,假設香港的美元儲備增加了,那么對應的港幣發行量也就增加了。
另外,雖然三家銀行均可以發行港幣,但是并不是說三家銀行都有自己的“鑄幣廠”,實際上承擔港幣印刷的只有一家,那就是香港印鈔有限公司。
該公司的前身是英國德納羅下屬的大埔印鈔廠?,F在該公司由金管局的主席擔任總裁,香港政府是最大股東。所以實際上三家銀行只是獨立設計所發紙幣的外觀圖案和防偽技術的開發,印刷都是由香港印刷有限公司完成,因此不同銀行每一張紙幣的成本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不會存在較大的懸殊。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交流。
碼字不易,給點個贊、點個關注吧。
大家好,我是阿強,謝謝邀請,現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港幣上面印有渣打和匯豐銀行,其實這需要從香港的歷史說起,眾所周知,香港曾經離開祖國懷抱將近100年,在這一個世紀里面,香港基本上處于半殖民地的狀態,所有的政務基本上由英國政府說了算,這里面也包括鈔票印刷和發行。
1853年渣打銀行在英國倫敦成立,1865年匯豐銀行在港英政府的扶持下在香港成立,兩家銀行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有外資背景,實際上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最終成為香港貨幣的合法發行機構,另外還有一家合法的貨幣發行機構中國銀行,所以目前香港合法的貨幣發行機構只有三家,港幣上面印有三家銀行機構的署名也非常正常。
港幣的發行主要是有香港金融管理局進行監管,然后有渣打銀行,匯豐銀行和中國銀行發行貨幣,一般貨幣的正面都會署名發行機構的全名,所以港幣上面出現渣打和匯豐字樣也就不足為奇。
回答完畢,關注我,一起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