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ndjcx"></th>
    <span id="ndjcx"></span>
  • 太平天國北伐軍是如何覆滅的?

    admin 73 0

    清咸豐三年到五年(1853年至1855年)太平軍為了攻取帝都北京而進行了一場史詩式的遠征,史稱太平軍北伐,亦稱“太平軍掃北”。

    1853年太平軍攻取當時的江蘇省城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于此。秩序穩定后,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派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地官正丞相李開芳等率部開始北伐 。林鳳祥、李開芳等于當年5月在揚州誓師出發,旋即踏上了前途未卜、兇險莫測的北征之路 。

    林鳳祥等率軍離開揚州后,到浦口后與春官副丞相吉文元部、殿左一指揮朱錫錕部會合,全軍共兩萬余人(此說有爭議,另有文獻說數萬人,或作10余萬人),相繼北上??陀^地說,因東王楊秀清等決策者對北伐重視程度不夠,用這么點兵力去征服如此廣袤的地區,無異于一場輸多贏少的豪賭。

    太平天國北伐軍是如何覆滅的? 歷史 第1張

    太平天國北伐軍領導層以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朱錫錕為核心,史稱“北征四將”。他們遵照天王洪秀全“師行間道,疾趨燕都,勿貪攻城奪地”之命,迅速進入安徽,以破竹之勢連克滁州、臨淮關、懷遠、鳳陽、蒙城、亳州等城鎮。按戰前部署,北伐軍并不貪戀所攻占的城池,也不分兵據守,而是旋取旋棄,迅速經安徽搗入河南。

    當年6月, 北伐軍在歸德 (今商丘)郊外與河南巡撫陸應榖所率的豫軍展開激戰,大破之,斬獲無數,一舉占領中原重鎮歸德府。在歸德稍事休整后,北伐軍開始進圍開封,因城池堅固,守軍頑梗,久攻不克,旋即撤圍進駐朱仙鎮,派人攜帶密奏——即《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朱錫錕北伐回稟》疾馳返京,向天王、東王報告北伐軍入豫戰況。

    太平天國北伐軍是如何覆滅的? 歷史 第2張

    數日后,林鳳祥派士卒在鞏縣、汜水搜集船只橫渡黃河,因船少人多,清軍又大舉追至,一部分負責殿后的將士沒來得及渡河,被迫經新鄭、長葛、許州、遂平、確山等地輾轉南歸,8月進入湖北麻城,又繞道進入安徽太湖,后與胡以晃、賴漢英率領的西征軍會合,隨西征軍攻略湖北、湖南。

    林鳳祥、李開芳等率北伐軍主力渡過黃河后,一舉攻克溫縣,再圍攻懷慶(今沁陽),爭奪激烈,因守軍抵抗頑強,未下。9月,撤圍而走, 經濟源進入山西,相繼攻取垣曲、絳縣、曲沃、臨汾、洪洞、屯留、潞城、黎城,再次折返河南,經涉縣、武安(49年后劃入河北)攻入直隸(今河北)境內,一舉攻克臨銘關(今河北永年),又大破欽差大臣、直隸總督訥爾經額親率的萬余旗兵,并乘勝攻入沙河。旋即又一鼓作氣連下任縣、隆堯、柏鄉、趙州、欒城、藁城、晉州、深州等地,太平軍顯示出的強大戰斗力,引發京師震動。

    太平天國北伐軍是如何覆滅的? 歷史 第3張

    10月13日,北伐軍進抵張登鎮,此地距當時的直隸省會保定僅60多里,北京城里人心惶惶,清廷緊急調兵遣將,設巡防所,宣布京師戒嚴,咸豐帝更是驚慌失措,準備收拾行裝逃往熱河行宮,城中士紳、居民相率出城逃亡,史載逃遷外地的多達3萬戶。

    北伐軍因北面京畿之地清軍已集結重兵,轉而迂回東進,連克獻縣、交河、滄州等地。滄州之戰,因守城的八旗兵浴血抵抗,給北伐軍造成了較大傷亡,城破后,太平軍為泄憤盡屠八旗官兵及眷屬,還在城中大肆燒殺,城中尸骸狼藉,血流成河。

    北伐軍隨后又攻占靜海和所屬的獨流鎮,前鋒已經抵達楊柳青,因清軍加強了防守,圍攻天津受阻,只得退守靜海、獨流。彼時北伐軍糧草、彈藥即將耗盡,無法補充,加上嚴冬將至,缺乏御寒冬衣,援軍又久久不到,困難重重,不斷派人回天京求援。

    太平天國北伐軍是如何覆滅的? 歷史 第4張

    1854年2月,已成強弩之末的北伐軍被迫南撤,經大城、束城、獻縣往山東方向殺去,3月上旬,攻占阜城,引起全省震動,清軍大舉反攻,在殘酷拉鋸戰中,吉文元戰死。

    也在同年2月,陳仕保、許宗揚率援軍從安徽安慶啟程,經過桐城、舒城,先后攻占六安、正陽關、潁上、蒙城,經亳州入河南永城、夏邑,又轉入江蘇碭山豐功,強渡黃河后,占據豐縣,旋即進入山東,攻克金鄉。另一支援軍在曾立昌的率領下從瓜洲經安徽北部、河南東部、江蘇北部與陳仕保、許宗揚部會合,會師后北上攻入山東,連克巨野、陽谷、莘縣、冠縣。4月12日,經激烈戰斗攻克臨清,因清軍敗退前將城中囤積的糧食、彈藥焚毀殆盡,援軍作戰物資無法得到補充,新加入者(大部分為捻軍)膽怯畏戰,“瑟縮不前”,遂南撤至冠縣,清軍大舉追至,援軍潰敗,死傷、嘩變甚多,余部沿來路走莘縣、陽谷、巨野,企圖逃回蘇北。5月,在黃河岸邊遭遇清軍伏擊,幾乎全軍覆沒,老將曾立昌戰死。

    太平天國北伐軍是如何覆滅的? 歷史 第5張

    少數已經渡河者經河南永城進入皖北,在鳳臺縣展溝集再遭清軍與當地團練武裝的截殺,陳仕保被擊斃,許宗揚僥幸逃出,后輾轉回到天京,卻被楊秀清投入東牢。援軍覆滅后,燕王秦日綱奉命率部再次北援,從安慶、舒城攻至廬州、鳳陽一帶,再次遭遇優勢清軍阻擊,終因“兵單難往” 而怏怏退回。

    當年5月,堅守阜城的北伐軍突圍至東光連鎮,在此堅守待援。隨后李開芳率騎兵突出重圍,至山東高唐據守,以接應永遠也來不了的所謂援軍。清科爾沁君王僧格林沁率蒙古馬隊猛攻連鎮,林鳳祥率部精血堅守,堅持到1855年3月7日,北伐軍彈盡糧絕,連鎮陷落,身受重傷的林鳳祥被俘,檻送北京后已奄奄一息的他立即被凌遲處死。

    太平天國北伐軍是如何覆滅的? 歷史 第6張

    據守高唐的李開芳部在清軍的兇猛進攻下于3月17日潰圍而走,撤至茌平馮官屯時,僧王的蒙古馬隊也大舉追至,遂據屯堅守。5月31日,馮官屯被清軍攻陷,李開芳被俘,檻送京師后慘遭凌遲處死。

    至此,北伐軍全部覆沒。太平天國北伐雖然失敗了,但太平軍馳驅華北,橫掃六省,直搗清朝的心臟地區,以少量兵力牽制了大量的清軍有生力量,對南方太平軍和北方捻軍的反清斗爭起了不容小覷的屏障作用。

    發表評論 (已有0條評論)

    還木有評論哦,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