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變異體BF.7在多地形成傳播的報道引起了很多朋友的關注和擔憂,自從國內首次在呼和浩特發現此變異體以來,近日內蒙古烏蘭浩特、廣東韶關、深圳、山東煙臺等地,都先后報道了發現BF.7變異株感染者的消息。
據報道,廣東韶關的一位從呼市坐飛機返回的人員,在回家后多次外出,還隨地吐痰,造成了多名路過人員感染;而深圳市的一名BF.7感染者,在與路人相遇后,就造成了病毒的傳播。面對這樣的一個感染傳播能力超強的新變體,很多朋友擔心,今年秋冬的疫情,會不會再次出現大范圍的擴散,進一步出現反復呢?今天的這篇科普文章,就來和大家聊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BF.7真的很危險嗎?
相關資料顯示,BF.7在全球最早于2022年5月13日被發現,雖然被叫做BF.7,但實際上它還是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體BA.5的亞變體,可以說是BA.5的“孫子”輩,它是變異體BA.5.2.1.7根據Pango命名法得出的新名稱,因此,這個病毒株仍然屬于奧密克戎BA.5系列。
相比BA.5,BF.7的刺突蛋白上產生了更多的變異,這種特征使其具有了更強的逃逸免疫能力,同時也繼承了BA.5超強的傳染性,已經成為了歐美多個國家和地區引起關注的“新變體”。從感染率來看,歐洲的比利時,德國,丹麥三個國家,感染BF.7的人群比例均已超過10%,而BF.7在美國的感染率也正在呈現出上升趨勢,從9月初的1.9%,已經上升到了10月上旬的4.6%,這個變化趨勢也已經引起了美國CDC(疾控中心)的關注,正在對其密切監控。
相比起傳播性,很多朋友更關心這個病毒的毒性,作為BA.5的亞變體,這個病毒的毒性與BA.5差異不大,造成無癥狀感染者的情況居多,感染后可能出現的癥狀以喉嚨痛為主,還可能伴有發熱,咳嗽,乏力等癥狀,疫苗接種對于預防重癥的效果,以及相關診療藥物的作用,也都還是有效的。
但這個病毒具有超強的傳播能力,病毒傳播具有一定的隱匿性,以及有突破免疫的潛在能力,都使這個病毒成為了一種相對的“優勢”毒株,也有專家預測這個病毒可能會成為今年全球秋冬季的主要流行毒株,因此,確實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除了BF.7,還有3個變體值得重點關注
實際上,新冠病毒變異的腳步從未停止,目前世衛組織正在追蹤的變異體就高達300多個,而在這300多個變異體中,會不會有一些變異體會“脫穎而出”,成為替代BA.5,再次引發全球疫情爆發新“毒王”,除了我們最近特別關注的BF.7以外,還有3個變異體也值得特別注意。
1、BA.4.6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疫情目前仍然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即使是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都出現了下降,但美國仍然每天有超過4萬名感染者,每天死于新冠感染的人數仍然超過300。而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引發感染的優勢毒株仍然是BA.5,但是它的占比已經呈現出下降趨勢,而BA.4.6則正在呈現出上升趨勢,這個病毒在9月初的時候占比是9.6%,而在10月初的數據就上升到了13.6%,目前是引發感染的第二大奧密克戎變體,除此之外,在英國,丹麥等國家,這個變體也引起了廣泛的傳播,值得注意。
2、BQ.1.1
這是一個嶄新的新變體,同樣也是BA.5的亞變體,與上個月在加拿大被首次發現,研究人員發現,它的刺突蛋白產生了一些突變,可能會使其成為最具有能力逃脫疫苗免疫和自身感染產生抗體的一種變異體。除了加拿大,目前英國也已經發現這個變體,雖然它目前還沒有形成廣泛的傳播,相關病例數較少,但它的變異特性也引起了很多專家的關注,有專家認為,它可能會突破疫苗和抗體類抗病毒藥物的保護。
3、XBB
這個命名大家看起來都有點奇怪,實際上這種變體是來自于“兩個奧密克戎亞變體BJ.1和BA.2.75的組合”,這種新的變體有5個特征突變,這些變異使其能夠進一步規避對抗病毒附著而產生的機體免疫力,因此,可能會使其更容易引發感染。
XBB變體首次在新加坡被發現,并形成了高速傳播,并逐漸成為一種“主要菌株”。在澳大利亞,它現在占測序樣本的5%,增長非???。歐洲和美國已經發現了首例污染病例,近日香港已經發現了首例XBB變體感染者。
從上述變異體的特征我們可以看出,新冠病毒的變異仍然正在進行中,但從目前的特征來看,能夠產生優勢傳播的毒株都仍然是奧密克戎譜系下的亞變體,而且都向著逃脫免疫的方向發展,這樣的一些特點,這樣的一些可能會進一步成為優勢毒株的新變體,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今年秋冬是否會發生大流行,還有以下3個不利因素值得考量
今年秋冬是否會進一步發生大流行,除了上述的幾種可能出現突破性感染的新變體以外,從目前的疫情數據報告來看,還難以做出明確的判斷,但以下3個方面的不利因素,是可能引發大流行的重要原因,值得我們參考。
首先是氣候變化引起的人群流動變化。對于北半球來說,天氣逐漸進入寒冷季節,人們戶外活動的時間會逐漸變少,室內聚集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而室內空氣流通差,人員聚集密度高,如果再不佩戴口罩,做好防護,造成病毒進一步傳播的風險就會進一步升高。
其次是氣候變化引起的人體免疫力變化。在低溫天氣下,人體的免疫系統需要調動大量的能量來對抗寒冷,免疫力會出現一定的下降,因此,冬季也是感染性疾病的高發季節,因此,冬季疫情出現反復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歐洲在最近一周內,新發病例上升了8%,這也是一個警示信號,值得我們注意。
第三點是冬季除了新冠病毒,也是流感病毒傳播的高發季,在流感和新冠的雙重壓力下,秋冬季節會不會出現流感和新冠感染兩種呼吸道病毒同時高發的態勢,也是值得考慮的,雖然兩者之間存在競爭性壓力,對對于人體來說,如果感染一種病毒,導致免疫力下降,另一種病毒乘虛而入,導致疾病進一步加重的風險,也是應該特別小小的。
無論如何,我們對于新冠病毒,既不要過于擔心,因噎廢食,也不可大意,仍然應該積極做好個人防護,增強運動鍛煉,提升身體素質和免疫力,積極做好戴口罩,勤通風,勤洗手的良好習慣保持,對于減少病毒傳播,降低疫情風險,都是重中之重,值得我們長期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