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的高價低配,勸退了不少潛在用戶。但是如果你愿意適當降低底線,也能買到平價的替代品,比如黑蘋果就是個例子。
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里,一種另類的殘缺品,正悄然火遍二手數碼市場。它就是無頭騎士MacBook:一個沒有屏幕的筆記本電腦。離了個大譜,為什么這玩意也有人買?
商家是這樣介紹的:除了沒有屏幕,無頭騎士和正常的MacBook沒有兩樣。而且自帶鍵盤、觸控板、麥克風、揚聲器,性價比要比Mac mini高太多了。
這確實有一定道理,MacBook的上蓋總成通常只有屏幕、前置相機,個別老款才把麥克風放在攝像頭附近。所以就算拆掉上蓋總成,只要外接屏幕,大部分功能也能正常實現。
那問題來了,誰會特意把屏幕砍掉,把剩下一半的MacBook便宜處理掉呢。其實這種機器的主要來源是一些屏幕損壞的MacBook,由于維修價格太貴,且M1推出后老intel機型沒有維修價值,所以干脆拆屏當主機出。
所以你會發現,無頭MacBook大多是17款、18款、19款,甚至更老的機型,幾乎找不到M1芯片之后的機型。
在無頭騎士這一現象的背后,是intel老用戶的眼淚。如果不是M1芯片徹底轉向ARM陣營,搭載intel處理器的老款MacBook,不至于連維修價值都沒有。
也有部分傳言指出,無頭MacBook的水很深。一部分來源是海外的Mac OS服務器,因為1U標準機箱放不下iMac,或者打開后的MacBook,所以直接把屏幕砍掉,只用下半身來工作。
如果你買到的是這種機器,那它的內部元器件應該已經飽經摧殘。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便宜的背后都是代價。
問題來了,為什么這種殘缺品MacBook都有人愿意入手?我認為原因有3點。
便宜就是王道,無頭騎士MacBook的價格在2000元到5000元之間,而且功能基本能正常使用,只要外接屏幕就行了。
MacBook從M1開始全面轉向ARM架構,但是軟件兼容性還不夠完美,很多人會寧愿買X86老機型來干活,比如FCPX就有很多第三方插件不兼容M1,無法獨立完成整個工作流。
最主要原因是MacBook的價格太高了,價格是同配置PC的兩倍,這讓那些想進入蘋果生態,卻囊中羞澀的用戶,只能選擇有瑕疵的殘缺品。
最后做個總結,沒有屏幕的MacBook只適合拿來固定辦公。因為它不是隨處可用的筆記本電腦,而是一臺自帶鍵盤的迷你主機,拿來移動辦公還是稍微有點困難的。對此你怎么看,歡迎討論。